情绪自信(也称为情绪确定性),它描绘的是一个人关于自己观念的自信程度。在一项研讨中,研讨人员对上千种人们在不同领域的情绪自信及其举动反响进行了取样研讨,涉及了运动、文娱、宗教崇奉、休闲方法等不同的话题。成果发现,假如两个人都对同一个爱好持积极情绪,但其中一个人对这种积极情绪愈加笃定的话,他便更有或许为之采取举动。这使得情绪自信成为长期以来所有情绪研讨中最受关注的属性之一。
自信本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毕竟,假如你对自己能否完结一件工作没有决心,那你便永远不会着手举动——但当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和崇奉变得过于自信时,就会出现心理认知成见。过度自信带来的普遍体现有:
1、信任自己的体现显着比实践体现好
2、极度信任自己的崇奉/观念是正确的
3、信任自己显着优于别人
而在最近的一项研讨中,研讨人员还发现,过度自信这种认知成见竟然具有社会传染性。
这项研讨中,参与者们被要求完结一项使命,而在使命开端之前,研讨者选择让一部分人与之前体现出过度自信的参与者触摸,进而丈量评价他们完结使命时的状况。
你或许会认为,与过度自信的人触摸会使参与者在完结使命中对自己评价愈加慎重,但事实上,它产生了相反的作用:那些触摸了过度自信的人的参与者们变得愈加过度自信,比例乃至高出了15%到25%不等。此外,研讨人员发现,参与者的过度自信继续了2-5天,并且还蔓延到了其他活动中。
所以,现在知道为何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会戏谑的讲出,要用魔杖消除人们的过度自信这种情绪成见了吧。就像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产生的工作相同,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承担与自己无关的使命,乃至将本身利益置于社会之上。
所以,在未来反思自己的情绪时,不妨多花几秒钟考虑,自己身上是否存在着什么或许过于自信的地方吧。